癌症病人能服用谷氨酰胺吗还有谷氨酰胺转移酶

2024-03-31 09:18:55
肿瘤治疗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病人能服用谷氨酰胺吗还有谷氨酰胺转移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能服用谷氨酰胺吗,以及谷氨酰胺转移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患者白细胞减少,营养要跟上!

什么是白细胞?它很重要吗?

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是人体内的“清道夫”,当有细菌侵入时,它就会在各种趋化因子的带领下,聚集到侵入部位,尽自己最大能力吞掉并且消化掉这些入侵者。可见白细胞在捍卫机体抵抗感染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当白细胞降低时,这种吞噬消化功能、人体的抗菌能力便会大打折扣,从而引起严重感染,危及患者生命。

癌症患者白细胞减少

癌症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现象。当白细胞减少时,患者的抵抗力下降,身体各个系统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生命。同时白细胞减少也可限制化疗、放疗的进行,可以导致慢性炎症,进一步加重原发肿瘤。

为什么癌症患者容易白细胞低?

癌症患者白细胞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癌症患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

引起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锌、铁等金属离子的缺乏。氨基酸的缺乏可影响淋巴细胞及抗体的生成。锌是许多含金属酶活性的辅因子,免疫细胞的分化需要许多酶的支持,T细胞的成熟和更新也需要锌。蛋白质的缺乏导致运铁蛋白含量降低,铁的缺乏可引起淋巴细胞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量,同时铁缺乏还可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合成。

(2)癌症术后患者白细胞总数通常减少

尤其是胃肠道癌症更是常见,可能原因是胃肠道手术切除部分胃和小肠,使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进而引起白细胞合成减少。

(3)放化疗对白细胞的影响

放疗和化疗是癌症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化疗药物是“敌我不分”的,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特别是对增殖较快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损害更为明显,放疗使用的射线可直接损伤白细胞的DNA,进而杀伤白细胞。最明显的一个身体表现就是免疫力下降,人体会出现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病人还会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虽然有效,但有很多的副作用,并且感染控制不好会危及生命。

癌症患者白细胞减少的营养方式

在进行高剂量化疗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中,使用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的患者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比应用普通肠外营养增长得更快。

癌症晚期患者的营养治疗原则是提高进食能力,增强其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全面补充营养,多食用肉、鱼、蛋、奶、豆制品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再配合吃河蟹、黄鳝、牛肉等有助于升高白细胞的食物以及山楂、萝卜等健脾、开胃的食品。此外,还可吃乌骨鸡、动物肝脏、动物血、大枣、阿胶、花生仁等补血的食物。同时,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白细胞数量减少应采取不同的营养方式。

(1)针对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数量减少

患者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以补充因治疗而损耗的能量,饮食清淡,以细软易消化为主,可进食少渣半流或少渣软饭,多食用木耳、香菇、蘑菇等菌类,研究显示菌类食品中含有多糖类成分,对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力具有较好作用。蛋白质类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肉、蛋、奶类,烹调方法易选择蒸、煮、炖等方式,可抑制或减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下降,放疗术后忌狗肉、羊肉、葱、姜等热性食品和辛辣刺激食。腹部放疗的患者,应多饮水,少量多餐,少食用牛奶、甜食和蜂蜜防止肠道不适。

(2)针对胃肠道术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研究显示术前如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增加患者的抵抗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术前2~3天起给予少渣半流,术前一天给予流食,术前5天起给予要素膳。术后,患者经口进食后,饮食应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普食。日常饮食应做到干、稀分食,如欲用汤汁、饮料等,宜在餐前或餐后0·5~1小时,同时应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脂肪和蛋白质摄人量,禁用或少用糖果甜食,脂肪可减缓胃排空速度,部分患者术后适量吃些油条、油饼反而感到舒服,但需慎重适量食用,同时应少量多餐,每日5~6餐,定时定量进餐,以利于消化吸收和预防倾倒综合征。

(3)癌症患者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存在异常,基础耗能增多

患者的营养需求包括日常基本营养和因肿瘤生长、感染及治疗所需要增加的营养需要,因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要高于推荐量,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

预防感染,中西医调理

肿瘤病人放疗、化疗后要定期做血常规检查,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去,白细胞指数较低期间也请家人、朋友不要过多探望。尤其是不要与有感冒、发热的人接触;避免生冷及不洁饮食以免消化系统感染;注意有没有口腔、牙齿、肛门等部位的疼痛、溃疡和感染,一有情况就要即时向医生求助。

针对白细胞指数低,除了临床上常用的升高白细胞药物,如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之外,还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锻炼提升白细胞指数。饮食方面可多食用鱼类、瘦肉、动物肝脏、桂圆、阿胶、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富有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品。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的病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辅之以健脾养胃的食品,如薏米仁、白扁豆、大枣等。

另外,我国传统医学的益气养阴药、食材含有多糖类的成分,有提高其免疫功能的作用。这类药、食材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具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并可帮助患者纠正其营养不良,同时有抑制癌基因表达的作用。

谷氨酸合成酶的生物电化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化学信号传递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活体定量获取化学信号对认识和理解神经系统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神经体系的化学环境的多样和多变性,使得活体分析化学的研究变得异常艰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毛兰群课题组研究人员长期从事该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利用电化学原理,发展了一系列针对重要神经小分子的高选择、高灵敏、时空分辨的电化学分析原理和方法(Acc. Chem. Res.2012, 45, 533-543; Chem. Soc. Rev. 2015, 44, 5959-5968;Chem. Soc. Rev.2017, 46, 2692-2704;Angew. Chem. Int. Ed.2017, 56, 11802 -11806;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4590-4593;J. Am. Chem. Soc. 2017, 139, 1396 - 1399)。

近几年来,研究人员关注基于生物电化学的原理,发展活体电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一般来说,生物电化学分析性能(如灵敏度、抗干扰能力等)取决于酶与电极界面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努力,研究人员发现,利用常见有机溶剂小分子的表面浸润效应,通过调控酶和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优化碳纳米管表面酶分子的取向,进而促进酶分子的直接电子转移,有效促进了生物电化学催化的性能(J. Am. Chem. Soc. 2017, 139, 1565-1574)。

由于常见酶元件(氧化酶或脱氢酶)需要氧气或辅酶参与生物电化学催化,所以现有的基于酶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很难应用于活体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于寻找或设计新的酶识别元件。最近,针对谷氨酸这一重要神经递质的活体分析,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以谷氨酸合成酶为识别元件的生物电化学传感界面。该酶在自然状态下催化谷氨酸的合成反应,但是如何利用此酶开展活体电分析化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在该酶与电极之间引入合适的电子转移介体,可以有效调控其电催化的方向(如图所示)。具体而言,在界面引入低式量电位的甲基紫精,可以实现从酮戊二酸和谷氨酰胺到谷氨酸的酶催化电合成;而引入高式量电位的铁氰化钾则可以逆转反应方向,实现谷氨酸的酶催化电化学氧化,且催化电流与谷氨酸浓度呈很好的相关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不同于氧化酶及脱氢酶传感器,基于谷氨酸合成酶的传感器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也不受氧气浓度变化的影响。该工作为活体电化学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关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2018, 140, 12700-12704。

图:界面调控的谷氨酸合成酶电催化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9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