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曾经公布了一个残忍的数据,中国人在这一生中,有近80%的健康花费,都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当然,也有人经过各种尝试、治疗后,坦然接受结局,并最终以减轻痛苦、保留尊严的方式离开!
“鸦片酊”
对于很多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来说,很多都是因为身体已经长时间出现不适,且没有得到缓解,最后去检查才突然发现的。她在检查出来的八个月之前,身体就出现不适了,吞咽困难,饮食受到限制。
轻度癌痛: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08
上面也有提及,癌痛如果剧烈的话,是需要使用止痛药的,例如吗啡、杜冷丁等,这些都是强效止痛剂。但是其也有很多副作用的,所以不到必要的时候,是不能够使用止痛剂的。
未治疗的癌症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本身就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焦虑,如果患者不接受治疗,这种负担和焦虑将变得更加严重。患者可能会感到绝望、无助、愤怒和沮丧等负面情绪,这将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进一步,未治疗的癌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癌症患者通常需要家人的支持和照顾,如果患者不接受治疗,家人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患者,这可能会对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扰。
口服止痛药能止痛也能“要命”
相信没有谁会觉得癌症晚期会和自己有关系,她也是如此,得知自己得了癌,而且是晚期时,她也难以相信与接受。
治疗中引发的疼痛是癌症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属于急性疼痛,例性如放射神经炎、口腔炎、皮肤炎、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免疫力下降出现带状疱疹而产生疼痛,化疗药物渗漏出血管外引发组织坏死,化疗引起的栓塞性静脉炎。
就诊科室:肿瘤内科,必要时内分泌科协助。
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疲劳等。患者应该与医生密切合作,及时处理和管理这些副作用,以减轻不适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癌症治疗对患者和家人都是一种挑战,因此患者应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此外,癌症患者还可以通过加入癌症支持小组、与专业医生交流或咨询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等方式寻求支持和帮助。
众所周知,鸦片最初都是作为药物使用,所以含有鸦片的“鸦片酊”被欧洲工人用于发烧感冒,头疼脑热,呕吐腹泻,失眠多梦等疾病时,确实能起到缓解病症的作用,因此“鸦片酊”在欧洲一度被认为是穷人的万灵神药,不管什么病,服用“鸦片酊”就好了。
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
● 饮食习惯不良,经常吃烧烤、大鱼大肉等,吃饭时狼吞虎咽;
为何肝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1. 肝癌为何难以诊断?
在中国,肝癌是导致全民死亡的第二大癌症。有超过 41 万人新患肝癌,有超过 39 万人死于肝癌,死亡人数逼近新发病人数。这也意味着,每 11 位新确诊癌症的人中有 1 位患肝癌,几乎每 8 个因癌症死亡病人中就有 1 个死于肝癌。
肝脏又是一个比较“沉默”的器官,当它发生了一些病变的时候可能无声无息,甚至长到很大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症状,并且肝癌发展速度很快,在肝癌患者中,早期的病人大概只占了 10%~20%,70%~80% 都是中晚期的肝癌。
2. 肝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 长期酗酒(酒精性肝病)人群;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 ● 食用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人群; ● 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3. 肝癌早期筛查方法:B超+甲胎蛋白检测
对于肝癌来说,B超结合甲胎蛋白检测可以有效筛查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筛查一次。
为何肺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1. 肺癌为何难以诊断?
2020 年全球新发的肺癌病例约 220 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 11.4%,死亡人数约 180 万,占比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 18%。而中国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的 37% 和 39.8%,我国是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我国肺癌病例的发现一直都是以临床晚期居多。 2. 肺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40 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 吸烟≥20 包/年(或 400 支/年),或曾经吸烟≥20 包/年(或 400 支/年),戒烟时间<15 年; ●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 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3. 肺癌早期筛查方法:低剂量螺旋CT筛查
低剂量螺旋 CT 主要用来筛查早期肺癌,可以早发现、早诊断,较好的改善预后,降低肺癌死亡率。同时建议对 40 岁以上的人群普遍开展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以达到早期筛查肺癌的目的。 为何胰腺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1. 胰腺癌为何很难诊断?
胰腺癌是发生在胰腺上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预后极差,被称为“癌中之王”,我国胰腺癌 5 年生存率仅为 7.2%。 胰腺生理位置隐蔽,早期癌变在体检中很难发现。另外,胰腺本身神经不丰富,早期肿瘤不会引起疼痛,缺少典型症状,并且发展速度很快,不少患者直到晚期肿瘤压迫胰腺周围的神经,出现剧烈腹痛才发现病情。 2.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并不完全明确,但是跟以下因素有关系
● 年龄在 40 岁以上; ● 长期吸烟、饮酒; ● 肥胖,患有糖尿病十年以上的人群; ● 饮食习惯不良,经常吃烧烤、大鱼大肉等,吃饭时狼吞虎咽; ● 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进行过胆道手术患者; ● 长期抑郁、焦虑。
以上这些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进行定期体检,如有不适,应当及时相关筛查。
3. 胰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血液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
在胰腺癌的筛查中,血液肿瘤标志物应用最多的是 CA19-9;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内镜、超声、CT 和 MRI。 做好这 4 件事 保证身体健康
1. 营养均衡,不吃烫食
最好的抗癌物,就藏在我们日常饮食中。
● 预防胃癌、食管癌: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C; ● 预防结直肠癌:奶制品、豆制品,富含钙; ● 预防结肠癌、乳腺癌:全谷物、豆类,富含膳食纤维; ● 预防胃癌等多种癌症:十字花科、百合科蔬菜,富含有机硫化物; ● 预防前列腺癌、口腔癌等癌症:番茄、西瓜,富含番茄红素; ● 预防乳腺癌:绿叶菜、橙黄色果蔬,富含胡萝卜素。
注意:
虽然食物趁热吃味道更香,但如果经常食用特别烫的食物就会存在健康隐患,例如65℃或者65℃以上的热饮或食物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2.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减肥或保持体形,而且对癌症也有预防作用。
研究表明,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60分钟中、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会降低,尤其是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
3. 戒烟戒酒
烟酒是打开癌症大门的推手,每天吸烟 20 支以上的人,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并且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它还会让人更易得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
记住:及时戒烟,任何时候都不晚!
4. 保持充足睡眠
失眠时,我们的各种免疫器官,尤其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得不到正常的休息与恢复,久而久之,我们的免疫力也就越来越差。
研究发现,与 7 小时~7.5 小时睡眠者相比,睡眠时间小于 5 小时的女性,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 36%,而小于 6.5 小时的男性,患肺癌的风险增加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