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要怎么检查出来(癌症一般都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2023-07-29 15:03:56
肿瘤治疗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要怎么检查出来(癌症一般都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不少人都害怕自己得癌症。虽然癌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但现代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癌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但是,不同的癌症体检项目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癌症类型。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癌症体检项目,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

不管是看新闻,还是自己身边朋友的“吐槽”,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朋友圈里的谁谁谁,体检了几年,都没什么异常,今年突然查出了胃癌,还是中晚期......

据团队专家介绍,药物过量是造成癌症检测与治疗副作用大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现有药物对病灶的靶向不足,难以富集于肿瘤区域,且在病灶部位停留时间短,需要进行大剂量注射以达到预期成像检测与治疗效果。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用X光进行肺癌的筛查价值很小,因为心脏、肋骨等结构会挡住肺部病变的显示,小结节同样很难被发现,靠胸片X光来筛查肺部肿瘤,查出来的一般都是中晚期了。

对于宫颈癌,目前主流的筛查方法是:TCT宫颈刮片+HPV病毒检测,联合筛查。

关于宫颈癌的筛查建议

宫颈癌是人类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且能通过早筛、早治而消除的癌症。宫颈癌是感染乳头瘤病毒(HPV)所致,这意味着针对病因进行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更加有效。目前国际公认最安全的宫颈癌筛查手段是采取细胞学检测(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学检测联合筛查的方式。业界也是将HPV+TCT两者联合筛查作为精准筛查或者二级防控宫颈癌的最好方式。

因为我们国家的胃癌发现,跟日本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因为日本的胃癌现在很早期的普查,可以发现很多早期的胃癌。但是在中国,很多时候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他会吃胃药来控制,等到晚期时控制不住时,已经耽误了病情。

血液检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癌症体检项目。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肿瘤标志物,如癌抗原等。这些标志物是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检测。但是,血液检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肿瘤,也不能确定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肿瘤标志物,指的是血液中的某些指标异常,可以提示某一类型的肿瘤。肿瘤标志物是体检常见的项目,虽然不是100%的准确,但是具有提示作用,可以给医生指明方向。

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也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比如年龄在50岁以后,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的人)要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策划:吴卫红 谭嘉

我们知道,在2020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就有强调说,大肠癌筛查从45 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 ,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

彩超也是体检必不可少的检查,价格不贵,对人也没有什么伤害。

对女性而言,需要检查以下项目:

关于肝癌的筛查建议

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比较难,主要的原因是它症状不够典型,因为器官属于深脏器的器官。早期的症状非常不典型,最多是有一点上腹部不适,有一点点的些消化不良,或者一点点的轻微的疼痛,但这些症状都很轻微。等到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时,患者都已经是比较晚期。

乳腺癌的筛查,现在很多时候可以通过自查。患者自己在冲凉时,或者每个月自己可以抚摸,就摸到自己的身体的状况,看看乳腺有没有包块。通过影像学也是可以查到,比如乳腺癌就可以通过B超,还有乳腺的钼靶,发现小的病灶来明确定诊断。

既然提到了“检查方式没选对”,那么,我们就会追着问了:医生们眼中的正确防癌筛查,到底是怎样的?

一般而言,出现萎缩性胃炎、胃肿瘤、胃溃疡的人群建议做胃镜及活检,以期胃癌早防、早治。

肝癌检查,一般需要做“甲胎蛋白+B超”联合检查,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筛查1次。

乳腺,特别是部分女性乳腺密度较高,一般的超声检查可能很难穿透,所以推荐的方法是:乳腺彩超+钼靶X光。

团队基于GQD NT设计的光动力学治疗方法,单次光动力学治疗后,肿瘤体积下降82%,两次光动力学治疗后,肿瘤被完全消融。实验中,光敏药物的总剂量降至1.76至3.50微摩尔/千克的极低水平,与文献报道相比降低了90%(单次治疗)至95%(两次治疗),且所用的低剂量激光不会造成皮肤损伤,有望克服光动力学治疗中光敏药物过量的问题。

这两项检查在乳腺筛查时应该如何选择呢?每一种检查手段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东方女性乳房较小、乳腺细密,应以彩超为主、钼靶为辅。女性可以每年都用彩色超声检查,40岁以后再加上钼靶检查。彩色超声和钼靶X线片都没发现问题的,可两三年后再用钼靶检查一次。

癌症,是两个令人害怕的字眼。因为癌症意味着死亡,也可意味着人财两空。在我国,癌症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一、抽血查肿瘤标志物

目前已经命名的肿瘤标志物多达100多种,常用的有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CEA、CA199、CA125等。

二、CT检查

三、彩超检查

四、消化内镜

五、女性宫颈刮片

因此,建议50岁以上人群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X线片换成低剂量CT。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中也建议,肺癌高危人群,要进行低剂量CT筛查。

食管癌——内镜检查

通过以上检查,还能够发现一些可能导致癌症的因素,提前引起重视。比如,B超发现胆囊息肉,发现甲状腺结节,这些都进一步发展为癌症,需要定期的复查。

(图自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总结:

(图自网络,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28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