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止痛药(癌症的本质是什么)

2023-07-29 06:55:31
肿瘤治疗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止痛药(癌症的本质是什么)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数肿瘤在发生骨转移后,后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觉。疼痛作为癌症的一个主要伴随症状,在积极抗癌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为25%-65%,晚期患者为60%-90%。有关研究发现,中度至重度癌性疼痛占1/3以上。所有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大于60%,口面部肿瘤占65%以上。在晚期、转移、终末期患者癌痛发生率为70%,抗癌治疗的患者中为60%,癌症已治愈的患者中癌痛仍占40%,85%以上的患者有不止一个部位的疼痛。这些数据说明,癌性疼痛远远得不到有效控制,面对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和家属存在不少困惑和认识误区。怎样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 成了肿瘤患者和家属普遍关心的问题。

引起癌痛的原因有哪些?

③身体出现哽咽感、疼痛等异常感觉;

在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同样值得引起重视。

作息不规律包括熬夜、长期睡眠不足、长期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与癌症发病也有不少相关性。

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高发的消化道癌症,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有所下降,但整体负担仍然较重,癌症整体防控形势依旧比较严峻。

有一些患者,即使到了癌症晚期,外表也丝毫看不出,身上也没有明显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一、治疗癌痛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二、如何选择合适的止痛药?

三、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吗?

吗啡和其他阿片类止痛剂的口服控缓释剂型在胃肠道缓慢释放、吸收,血药浓度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止痛浓度,不会造成血药浓度迅速上升,成瘾的现象极其罕见。剂量需求的增加并不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信号,随着疾病的缓解,疼痛减轻,阿片类药物剂量是可以逐步减少的。事实上,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尤其是口服按时给药,发生成瘾(精神依赖性)的可能性极微[4]。临床数据表明,吗啡治疗慢性癌痛时成瘾性发生率仅为0.029%~0.033%,因此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规律服用阿片药物是不会成瘾的。

五、如果患者出现了爆发痛怎么办?

六、患者可以自己停药吗?

七、老年人使用阿片类药物需要减量吗?

八、孕期、哺乳期妇女可以用吗?

九、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如何处理?

1. 便秘

2. 恶心及呕吐

3. 嗜睡、过度镇静

4. 尿潴留

既然很多疾病可以研发出疫苗,那么癌症为什么不可以通过疫苗进行治疗呢?

⑩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什么是肿瘤?指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注意这个新生物,叫肿瘤。如果这个新生物的细胞会转移,我们叫恶性肿瘤;如果不会转移,就叫良性肿瘤。

越小的结节从概率上越倾向良性,既然概率,当然也就不是绝对的,所以不等于说小结节就可以不管它,也要注意随访复查;如果结节超过1厘米则更要重视,不好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除了大小本身,结节大小的变化趋势和速度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持续增大特别是增大迅速的结节倾向恶性可能,要特别重视,有必要进一步检查。

35%~40%的癌症与饮食不均衡、高脂的摄入过多有关系。另外,高血糖也是造成DNA损伤和突变的重要因素。长期高油、高糖饮食,不利于机体自我修复,就有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增加癌变风险。

一些早期癌症的患者,在手术或者化疗后,得到了治疗成功的答复,就会开始松懈,妄想癌症治疗一步到位。

机体利用程序性细胞死亡或凋亡信号来清除不需要的细胞,癌细胞能够忽略这些信号,拒绝死亡,而且不断分类增值。

不过,科学家研发EGFR突变疫苗的脚步从未停止。

各种基因对环境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在环境因素作用下,敏感基因型容易诱发某些疾病。这种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基因叫疾病易感基因。癌症的遗传通常是癌症的“易感性”,而不是一定会得癌。就像朱莉有BRCA1基因,所以她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乳腺癌、卵巢癌,且患癌症时间也可能比一般人来得更早。

第一大类:非阿片类止痛药。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塞来昔布等等,适用于轻度疼痛,就是你平常在感冒头痛时会用到的那些药,很多感冒药里含有这些止痛药成分,而这些止痛药很多是非处方药,也就是不用经过医生的的处方,你可以直接在药店买到,这就表示这类药一般是比较安全的,副作用也比较轻,只要是正常使用,一般问题不大,但也仍然有一些注意事项,而且要特别小心的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放松了警惕,一是长时间用这类止痛药,二是大剂量用,这就危险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这类止痛药,只适合短时间使用,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或者疼痛明显,不要一味加大剂量,一定要找医生指导。

第二大类:阿片类止痛药。分为弱阿片类,比如可待因、曲马多、强痛定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强阿片类,比如吗啡、美沙酮、芬太尼、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等。这类药被很多人认为是“毒品”,担心上瘾,而不敢使用,所以,很多病人或家属一听到要用吗啡,就担心会不会上瘾,担心副作用,其实这完全是多余的。如果是一个好好的人,或者仅仅是轻度疼痛的人,无缘无故用这类强阿片类止痛药,当然不合适,但一个很痛的癌症病人,你的目的是为了止痛,而不是为了获取所谓的刺激快感,根本不用担心上瘾的问题,而且慢性疼痛长期使用都是用缓释制剂。从根本上说,对于中重度癌症疼痛,阿片类药物才是更有效也是更安全的,反倒是那种把上面说到的非阿片类药一直加到很大剂量的更危险。阿片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便秘,所以要配合着用通便用,在饮食结构上也要注意调整。

第三类:辅助药物。所谓辅助药物,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主要不是靠它来止痛,所以不能单独用它,但它可以辅助止痛,增加上面说的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协同或增效,比如,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可以帮助缓解烧灼样神经痛或刺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起到镇痛作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可以起到镇静和帮助睡眠的作用,缓解病人的焦虑;而皮质醇类的药如强的松更是有多重作用,对缓解神经压迫很有帮助。如果懂得合理使用这些辅助药物,有时候可以明显提高止痛效果,甚至有时候起到关键作用。

换句话讲,只要你的身体还在,它就一定会一直产出癌细胞,等到你年龄增长,亦或是疾病因素,免疫能力下降,这些癌细胞就会“冒出来”,继而形成癌症。即使能够杀死部分癌细胞,土壤下潜藏的“种子”也会源源不断地发芽,依旧能够形成癌症。

​研究人员发现,癌 细胞得以聚集主要依赖彼此之间的机械力,且很大程度上受重力环境干扰。由此可见,微重力的太空环境似乎可以破坏癌 细胞的聚集及扩散方式,更好地被人体自身免 疫系统所清除。随后,Choshua及其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微重力环境对癌 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测试的4种癌细胞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死亡率高达80-90%!(包括死亡与游离癌细胞)

癌症是由基因的某些变化引起的,基因排列在紧密堆积的DNA的长链中,称为染色体。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可以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还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引起的错误或由于某些环境暴露而对DNA造成的损害而引起。

1969年,Huebner和Todaro提出“致癌基因假说”,如今很多人也觉得癌症就是基因搞得鬼,一旦带有癌症基因,是不是就一定会患癌呢?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4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