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癌症对弈了一辈子,这位头发乌黑、精神矍铄的耋耄老人,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专家——汤钊猷。
汤钊猷 图源网络
作者简介:药师方健,今日头条健康真相官
已有研究表明,生活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会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例如大脑萎缩、DNA变异、染色体端粒变短等等,造成这些伤害的主要原因可归因于宇宙中的强辐射和微重力环境。对此,一些人甚至将太空描述为“地狱”一般的存在。然而,一项新研究显示,微重力似乎可以有效杀死(Neutralise)癌 细胞,用于治疗癌 症。
参考资料:
综合上面这3点,你就能对结节、肿块有个大致的判断,引起你的重视。但千万不能就此下结论,而应该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其二是胃肠道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有很高的癌变概率,若没有及时切除,很可能出现异常增生并侵入黏膜下层,最终引发胃肠道癌症。
原来,小刘之前工作派遣至国外,这一呆就是两年,因为平时工作忙,小刘对身体出现的小症状都是硬扛,实在扛不住了再吃点药。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居民的癌症发病率上升?
原标题:《去年全球1千万人死于癌症 这个健康“杀手”你了解多少?》
但是现在,这个共识可能会被颠覆。
进食吞咽时胸骨后有异物梗塞感或自觉食物通过缓慢,且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又或在吞口水或吃东西时,总感觉胸骨后某个部位疼痛,甚至不吃东西时也感觉食管内有异物感,这些症状都有可能是食管癌的表现。
资料图:某医院门诊楼。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便血除了痔疮外,很可能是肠癌的症状,必要时应该接受结肠镜检查。肠癌除了便血以外,如果肿瘤生长在靠近肛门处,还可能出现大便变细、次数增多等症状。对于女性来说,月经周期之间的阴道异常出血及大小便出血很容易被忽视,但它们很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征兆。
所以,即使是早期治疗成功,处于癌症恢复期的朋友,也不要过于松懈,养成例如熬夜,抽烟,喝酒等不利癌症恢复的恶习,时刻保持警惕,保持定期的体检和复查,按时按需配合医生的恢复计划,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由于癌症可侵犯或转移除了毛发和指趾甲外的全身任何部位,所以,癌症患者出现的症状还是非常多的,具体会出现哪些症状,还得取决于患的癌症类型、病情等具体情况。
身体任何部位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
何裕民表示:“良好的心理情绪及应有的社会支持可起到调整机体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肿瘤向好的方面转归,可使肿瘤处于‘自限状态’,甚至自然消退。相反,恶劣的情绪进一步降低了机体抵抗能力,可促使病情恶化。”
我们再来看为什么一个癌细胞会顺利地长成一个肿瘤,为什么免疫系统没有识别和消灭它呢?
有一些患者,即使到了癌症晚期,外表也丝毫看不出,身上也没有明显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我是,点击关注,给你专业的健康指导!
那么整个过程就是这样:人体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突然一个正常的细胞发生癌变,变成了一个不断增生的癌细胞,这个癌细胞在原位置不断增生,时间累计就变成了一个肿瘤,如果还会转移,就叫恶性肿瘤;不会转移就叫良性肿瘤。
12岁以下的儿童建议每天尽量摄入5份蔬果;12以上女性每日建议摄入7份蔬果;12岁以上男性每天建议摄入9份蔬果。
各种各样的致癌的化学物品有1000多种,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比如久放发霉的坚果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就是其中之一。很少量的黄曲霉毒素就可以导致胃炎、胃溃疡、肠炎等,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例如:
5:肺癌
正常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健康细胞会癌变,因为人体的干细胞在不断增生过程中,是存在一定的癌变概率,但是人人都有细胞癌变,那为什么不会人人得癌症呢?因为我们正常的免疫力会进行识别和消灭癌变了的细胞,防止它们进一步增生形成肿瘤。
胰腺癌患者中大约有5%~10%有家族病史,如若家族内有直系亲属有胰腺癌病史,那么其患病的风险会大幅度增加,并且多在50岁之前发病。
肿瘤专家何裕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则上来说,任何癌症都有自愈的可能,而根据临床经验,有2类比较“极端”情况的人会更容易出现自愈现象。
结节离癌症还有多远?
胃癌患者中,有10%存在明显家族聚集性,尤其是直系亲属有胃癌病史,风险比一般人高3倍左右。
通常来说,质软或囊性的肿块,更倾向于良性,而质硬、固定或实性肿块,更倾向恶性可能,但你不能仅以这个就下结论。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摸起来质韧。
为了对抗癌痛,张毅开始全身心地钻研“微刻”,以此来转移注意力,不把病情太当回事儿。没想到,几年以后,病灶消失了,他的癌症“好”了。
来到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数高达1930万,死亡数逼近1000万。面对癌症,人类还能做些什么?
大量的研究证实,癌症中有一少部分与遗传有明确的关系,某一家族存在基因缺陷,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这一家族的人就拥有较高的患癌几率。但这并不是说父母有癌症,就一定会遗传给子女,基因缺陷也需要外在条件去激活,如果能避免诱发癌症的外界影响因素,完全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
从1968年,汤钊猷教授从毕业就开始研究癌症,到了今年已经50多个年头。他在每场论坛的演讲上,都主张“癌症患者不要轻易开刀”的观点。有很多人问他战胜癌症能不能速战速决?汤钊猷认为,现代控癌战近200年,人类仍未战胜癌症,控癌是持久战,不能抱有“一刀下去”就治愈的心态。
越小的结节从概率上越倾向良性,既然概率,当然也就不是绝对的,所以不等于说小结节就可以不管它,也要注意随访复查;如果结节超过1厘米则更要重视,不好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除了大小本身,结节大小的变化趋势和速度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持续增大特别是增大迅速的结节倾向恶性可能,要特别重视,有必要进一步检查。
1)常年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这类人群包含吸烟超过十年以上、每天喝酒量超过二两、常时间生活在油烟和雾霾中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