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此草在农村泛滥,常被农民当杂草,殊不知根能煲汤喝,人称“土人参”
在农村,生长着许许多多又非常奇怪的野草,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朋友来说,每天都能见到它们,而且它们的繁殖能力都非常强,经常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对这些野草并不受重视,常被农民当作杂草除掉。
说起雾水葛,笔者对它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因为小时候家里有养猪,经常要去野外采摘猪菜,而雾水葛就是猪常吃的猪饲料,小时候经常采它来喂猪。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斜倾,或下部卧地而顶部上伸,通常有刚毛。主根粗肥,圆锥形。
《中华本草》
在民间,雾水葛的嫩叶也被当成了一种野菜,若经过处理后,它的嫩叶可以做成“馅”,它非常清香,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物质没有那么匮乏,人们就慢慢遗忘了这种“野菜”,也很少去山上寻找它。
其实,生长在农村的每种野草都有它生存的价值,那些常被农民当作杂草除掉的野草也有它们存在的意义,有些甚至价值非常珍贵,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是天然的野生药草,只是很多人并不了解。
拼音Wù Shuǐ Gě
有些地方又叫它白花地胆头、羊耳草、白花药丸草、白花蛤仔头、牛舌草等多种别名,它在民间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别名叫做“肿瘤草”,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是根据它药用功效而得名的。
别名捆仙绳、糯米莱、糯米草、米浆藤、生扯拢、筲箕藤、铁箍蔓草、玄麻根、红米藤、红饭藤、雾水葛、自消散、铁节草、土加藤、蔓苎麻根、红石薯、猪仔菜、贯线草、小铁箍、小粘药、红头带、九股牛、小拔毒散、意心藤。
叶对生,卵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5~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全缘,基脉3出,网脉在叶背者明显,有刚毛,上面粗糙,或有刚毛;无柄或有短柄;托叶阔卵形。花小,单性,雌雄同株,簇生于叶腋,黄绿色;
雄花被裂片3~5,在蕾中镊合状排列,裂片急内弯,背部有横折,形成一环,环上有刚毛,雄蕊5;雌花花萼筒状,柱头钻形,瘦果阔卵形,先端尖,纵棱突起,黑色,光滑。
糯米团,又名:蔓薴麻。
③《广东中药》Ⅱ:"解毒,去湿。治风火牙痛,眼热,吐血。"
和这段时间介绍的其他药一样,雾水葛是个典型的南方药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喜温暖潮湿,在水沟边、路旁、草丛以及灌木丛中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对生长环境不甚挑剔,我们医院饭堂边的水泥地缝里都看到有很多雾水葛生长。
长在墙角的野草有很多,像凤尾草、车前草、牛筋草、血见愁、雾水葛、小冷花草等都是墙角常见的野草,而且它们都是民间百姓非常喜爱的野草。
雾水葛性味甘淡、寒,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水通淋、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皮肤疮疡、乳痈、风火牙痛、痢疾、腹泻、热淋、跌打外伤等。
荨麻科蔓苎麻属植物糯米团.,以根或茎、叶入药。秋季采根,洗净晒干或碾粉;茎叶随时可采。
只是每次采摘雾水葛后,手上就会感觉有很多的黏液,摸上去就像糯米一样粘手,糯米草这个别名也因此得名。也正因为它这个特征,大家对它是又爱又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这种野草,它的学名就是农村大名鼎鼎的白花地胆草,因其长得酷似自然界中的另外一种植物地胆草,而它又开着白色的小花,所以才得名白花地胆草,也有人叫它假地胆草。
白花地胆草与地胆草是同科同属的植物,所以两种植物会长得非常相似,很多人会把它们认错。地胆草的叶是在根茎上生长的,而白花地胆草的叶是生于茎上,两种植物还是很好辨认的。
村里的老人都喜欢挖它的根回来煲汤喝,基本上都不会得肿瘤。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雾水葛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药用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拔毒的功效,对疮痈肿毒、牙痛、肿瘤、结膜炎、跌打损伤等病症均有疗效。
另外,它还是广东人常用的凉茶原料,不仅能预防中暑,而且对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发热、咳嗽等病症均有疗效。
村里的老人都喜欢挖它的根回来煲汤喝,基本上都不会得肿瘤。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雾水葛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药用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拔毒的功效,对疮痈肿毒、牙痛、肿瘤、结膜炎、跌打损伤等病症均有疗效。
③《广东中药》Ⅱ:"性凉,味淡。"
以至于后来很多猪吃的猪菜,都成了农民口中的养生菜,比如马齿苋、野茼蒿、鸭路草、鹅儿肠、荠菜等,这些以前都是猪吃的猪菜,如今却成为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菜肴。
雾水葛的用法用量
另外,据现代研究发现,白花地胆草含有的生物碱、黄酮类、酚类、氨基酸反应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抑制肿瘤的作用,因此在民间才有“肿瘤草”之称。
其实,它的价值主要是根部,它的根部经过专业的加工处理后,可以变成一种“中药材”。据《岭南采药录》和《广东中药》记载,这种植物是药草,植株还是挺珍贵的,我们要珍惜。其中《广东中药》里就描述到:“解毒,祛湿,敷疮有吸脓之功”。
我们要知道的是,这种植物的学名就是雾水葛,在民间它的别称还有地消散、山参、田薯、糯米草等,由于分布在我国的南北方,分布的地区也相当广,各地的文化可能有所差异,之后对于这种植物的称呼就有了区别,从而诞生出来这么多的别名,这也是很正常的,其实在我国,很多小吃在不同地区的名称也是不一样的。
花期7~8月。
【用法用量】
本期我们要讲解的这种植物,它也有很多用处,这种植物常常在农村的山坡下、山谷下等位置生长,老一辈的人叫它“雾水葛”,它的价值堪比小人参,村里老人抢着挖,如今也是珍贵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雾水葛的常见用法有三种:
其实,地胆头不仅是一种美食,同时也是药食同源的佳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疮、利尿消肿的功效。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排脓,清温热。治疮,疽,乳痈,风火牙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
别名粘榔根、啜脓羔
雾水葛为荨麻科雾水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带根全草入药。高约30~80厘米,叶片对生,茎呈匍匐状,一个根可以长出很多茎,绕着主根呈环形铺开。
众所周知,广东人煲汤是出了名的,而这种白花地胆草也是广东人常用的煲汤材料,其主要煲汤材料为根部,它的根状茎比较粗壮,具纤维状根,看上去酷似“人参”,于是被大家追捧。
雾水葛的功效与作用
雾水葛善于排脓,对于皮肤疮疡,甚至一些恶疮(部分属于现代的肿LIU),已成脓者,疗效较好,所以又有脓见消、啜脓膏、拔脓膏等称谓。若是脓未成者,则不适合用雾水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潮湿的山地、沟边和路旁或低山灌丛中或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