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都会发送健康相关文章,让我陪您一起关注健康资讯~
很多朋友一听到“瘤”就特别紧张,尤其是肝上长一个瘤子就更是吓得不知所措,担心是恶性肿瘤,担心血管瘤破,导致出现大出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肝血管瘤。
我们人体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值应在0~40U/L之间,一旦超过40U/L,那么很有可能和一些肝脏疾病如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有关。
1、发病年龄以及病程不一样
2、病因不同
3、症状不同
4、甲胎蛋白结果不一样
5、做B超时的反应不同
肝血管瘤患者甲胎蛋白结果显示阴性。
肝血管瘤通常无症状,以单发病灶最为常见(61%),生长较慢,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与肿瘤直径、部位相关。若肿瘤直径>5 cm,可因对邻近组织和脏器的压迫导致产生临床症状。
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瘤样增生。也就是说,肝血管瘤为良性病变,不会恶变。肝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居多。
2)盐腌、烟熏、火烤和油炸的食物,特别是烤糊焦化的食物;
银耳
甲胎蛋白(AFP)医学上对肝病诊断、肝癌筛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异常升高有超过50%的可能和原发性肝癌有关,正常情况下,我们成年人的甲胎蛋白指数不会超过20μg/L,而如果甲胎蛋白指数升高并且持续2-3周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和肝病有关,而一旦它超过400μg/L,那么就要怀疑是否有肿瘤的可能了。
饮食、生活可以怎么调整?
一般情况下,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壁细胞瘤和肝毛细血管瘤。
辛辣
肝癌患者,做检查时阳性率达到了80%左右并且版友转氨酶明显升高。
(6)从肿瘤标志物看:
肝血管瘤,顾名思义,就是肝脏上的血管畸形或者局部扩大形成肿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的发病率约为 1.5 %,男、女比例约为 1.3:1,高发年龄段为 40~60 岁,约占 58%。根据肿瘤含纤维组织多少,可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等亚型,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根据瘤体直径,肝血管瘤分为3级:小血管瘤(直径<5.0 cm)、大血管瘤( 直 径 为 5.0~9.9 cm)和 巨 大 血 管 瘤( 直 径 ≥10.0 cm)。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血管瘤会破裂吗
四、做哪些检查会发现肝血管瘤
五、肝血管瘤哪些情况需要治疗
1、伴发症状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肝血管瘤: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自发或外伤性破裂和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又称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表现:血细胞过度消耗导致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紫癜等);梗阻性黄疸、门静脉高压、布加综合征。
2、进行性增大的肝血管瘤:每年增速直径>2 cm的情况为快速增长
3、诊断不明确的肝血管瘤
4、肝血管瘤导致的严重焦虑等精神症状
5、须预防性治疗的肝血管瘤
六、肝血管瘤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
2、避免从事重体力活动
3、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除了体检单上的这些指标之外,生活中如果出现这些迹象,也要多加注意:
简单来说,这只是一种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常见良性肿瘤,离癌变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并没有大家想象当中那么可怕。
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
由于肝气郁结,而致血行不利,津液不布,肝失濡润;脾失健运,气血津液生化不足,后天失养;气滞、血瘀、湿热等病邪久羁,郁而化火,灼伤阴血;皆易致肝阴亏虚,阴虚则火旺,肝阴受损,木失涵养,肝阳偏亢。宜选用天门冬、麦门冬、干地黄、黄精、女贞子、枸杞子、龟板、鳖甲、山茱萸、白芍、白蒺藜、牡蛎。
中医解决方法如下,
“入院后,我们通过CT、核磁等相关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左半肝竟埋藏着一枚直径将近13公分的占位性病变,不过从影像学特征来看,其为恶性肿瘤可能性不大,诊断上更偏向于肝血管瘤,但瘤子几乎占据整个左半肝,有将近一半突出肝脏表面,因此压迫临近的胃肠道,引起患者腹胀、厌食等症状。”据普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谢开汉介绍,如此巨大的瘤体,倘若上腹部受到外力击打、摔倒,甚至用力咳嗽、排便等都可能使其破裂导致腹腔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是颗名副其实的“不定时炸弹”。
2 进行性增大的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因为挤压或受到强力冲击,导致血管瘤破裂,并出现腹腔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