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会有相同的疑惑,其实,做血液的相关性检查,是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一个重要性的参考指标,不过要是想要通过血常规来诊断癌症的话,目前还是达不到的。
参考资料:
其实是不可以,癌症的检查要从检验学肿瘤标记物、特异性物、影像学CT核磁,内镜等综合检查评定,但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活检病理。
血小板
血常规是否能检查出癌症呢?
红细胞(RBC)
举例说明一下,例如胃癌的话,在做血液检查时可以作为胃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个不能做一个最终的判断标准,只能说是一个辅助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有家族史、有不良生活习惯等一些情况的,更要做好血常规的检查。
如果发现肿物需要做病理才能确定,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是不能检查出癌症的。
肿瘤患者也经常做血常规,尤其是化疗之后的肿瘤患者。早期癌症患者的血常规一般不会出现明显异常,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常规出现异常的情况会越来越明显。
医生对血常规指标异常进行分析和判断时,会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因素,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医生还需要对可能存在的疾病进行排除性诊断,以便确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宫颈癌早期患者通常表现为性交、排便后阴道点滴状、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同时也有多数癌症早期均无明显症状,如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
骨痛、肌肉疼痛和淋巴结肿大
延伸——癌症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对于很多人来说,血常规并不陌生。因为血常规可以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和分布判断血液和疾病状况,所以去医院做检查,血常规几乎是必做的项目。
王宁介绍称,高危人群一般指吸烟人群中吸烟指数达到20“包年”。什么叫20“包年”?就是指这个人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以吸烟烟龄,并且年龄超过45岁,这样的话就可以去做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来诊断早期病人。现在,国际上通过这种方式筛查出的绝大部分肺癌患者都属于早期,五年生存率能达到80%以上。
建议怀疑自身患有癌症的人群以及其他广大人群应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若存在癌症,应及早治疗,有助于提高癌症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04
对癌症患者来说,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减少大多是由于癌症本身造成的红细胞损伤,或放化疗对骨髓的抑制作用阻碍了红细胞的生成。
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可用于评估人体血液的各项指标,包括全血计数和血细胞分类。
做血常规检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有数据显示,过去的十年间,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发病率,正在大幅度增加,建议逐步摆脱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从而减少癌症对生命健康的威胁。
血常规顾名思义是通过血液进行各项指标检查,是否能查出癌症,并不是很绝对,做检查的时候,仅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癌症方面的异常症状,但是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大部分人做血常规检查时没有任何变化,即使癌症病人做血常规检查,也有可能显示和正常人一样的指标。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表示,通常所说的“一滴血查癌症”概念是肿瘤血清标记物的检测,这种检测值不能完全诊断是否患有癌症。现在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比如肿瘤血清标记物比较高,都会超过标准,专业上叫做假阳性;还有一些人群得了癌症,一直到去世的整个过程中,一直都没有超标。这个比例比较大,超出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范围,基于这样的原因,它并不是诊断肿瘤可信的标准。
鼻出血和牙龈出血
同时,血常规在临床治疗方面意义重大,譬如可以观察治疗效果,可以检测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评估预后情况。
我们知道现在癌症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癌症在目前还是会致命的,一旦被检查出癌症晚期,患者存活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很久,即使是做了手术等治疗,及早查出癌症可以很好地延长存活时间,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血常规能查出癌症吗?
做好心理准备和安排
红细胞的正常值一般是男性(4-5.5)×10^12/L,女性(3.5-5)×10^12/L。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则一般是成年女性115-150g/L,成年男性120-165g/L。这两项指标升高或降低的病因基本相同。
血常规检查对血液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但不能用于血液恶性肿瘤的确诊,最终的确诊需要通过骨髓穿刺和病理等一系列检查,其他实体肿瘤,一般不能通过血常规检查得到准确信息。
血常规之所以叫做常规,是身体检查体征项目的基本信息与要素,判断患者是否贫血,免疫力如何、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等。
02
比如当肿瘤造成肝损害时会导致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指标的升高;当癌症扩散到骨时血钙浓度会升高;血液电解质浓度能显示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疗效等等。
发热、疲劳和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