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责任编辑:妇科肿瘤互助君
肺癌分为4种类型,其中鳞癌发展速度最慢,恶性程度低,相对来说治疗简单,5年生存率较高;小细胞肺癌和腺癌发展速度快,预后差。
● 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进行过胆道手术患者;
02有这五个特征的易患胰腺癌
先来看较常出现也较科学的评价指标——五年生存率。
癌症到了中晚期,为什么难以治愈?漫画揭开真相
在胰腺癌的筛查中,血液肿瘤标志物应用最多的是CA19-9;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内镜、超声、CT和MRI。
● 年龄在40岁以上;
● 年龄在40岁以上;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此外,接受的治疗类型也会对存活率产生影响。 例如,手术通常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而放疗和化疗通常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 治疗效果可能因癌症类型和诊断阶段而异。
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与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发现得越早的癌症,预后就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筛查是发现早期癌症的最主要方法。
监制:梁甜甜 程淼
“5年生存率”是什么?
如果在早期就发现癌细胞的话,可能会有治愈的效果,但是到了中晚期阶段,癌症的治愈率非常低,难以治愈!
刘俊教授分享了一位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经历。患者2018年没有良好的治疗机会,其胸背部和腰背部都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已经需要服用止痛药;同时伴有进食梗阻症状,已对进食造成影响。以上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问病友,病友会说她认识的人分别活了多久。
所以对于患者来说,看不可变部分的五年生存率可以对疾病有个大致科学的判断,看可变部分的生存率则可以对未来治疗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判断标准。
总的来讲,医生一般不会针对某个具体的病人说他能活多久,但如果家属追问,非要说,医生所说的癌症患者还能活多久,是基于对病情的判断,既往的研究数据,给出一个生存期的中位数,比如所谓的4个月,是说这种癌症这种分期这种病情多数病人生存4个月左右,当然完全有可能不不到4个月,也完全有可能活到超过4个月,多数人是4个月左右上下波动,生存4个月左右的病人数量是最多的,你不能因为有病人只活了一个月,就说医生判断错了,也不能因为有病人活到超过一年就说医生错了,这一点都不奇怪,甚至活过五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说,这种概率是极低的。医生说的生存期是从群体的角度给出概率,中位数。还有一些癌症患者可能只剩一两个月时间了,这个时候中医通常会告诉患者家属,主要目的就是让患者家属有思想准备。
中医认为,癌症的扩散是在残余毒邪存在的基础上,正气进一步亏虚,正不抑邪,毒邪、淤血、痰浊相互胶结,加之患者对身患癌症的恐惧悲观情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上,具体分析患者的不同情况,分辨病期早晚、病理类型,详辨虚实缓急,将扶正固本、祛邪攻毒、化痰散瘀、疏肝解郁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制定出恰当的治疗措施,改变癌细胞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预防肿瘤扩散。
其次,肝癌的5年生存率也不高,仅为20%左右。这是因为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尚不成熟,大多数患者都是在晚期发现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此外,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这是因为胃癌的治疗方法尚不够完善,晚期发现率较高,治疗效果较差。
首先,癌症患者应该及早就诊,以便及早发现癌症,及早治疗。癌症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早就诊,以便及早治疗。
其次,癌症患者应该坚持治疗。一旦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癌症患者就应该坚持治疗,不要轻易放弃。有时候,治疗可能会带来痛苦,但是患者应该坚持治疗,以便尽早治愈。
第三,癌症患者应该注意营养。癌症患者应该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补充营养,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保持身体健康。
第四,癌症患者应该保持乐观。癌症患者应该保持乐观,不要过度担心,不要让病情影响自己的情绪,要尽量保持心理平衡。
最后,癌症患者应该多运动。癌症患者应该多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便更好地抵抗癌症。
根据癌症的类型,存活率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例如,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达到90%以上。这是因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较高,现在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更加成熟,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有效的治疗。此外,肺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仅为15%左右,这是因为大多数肺癌患者是在晚期发现的,治疗效果较差。
五年生存率是一种大样本量的统计数值,具有预测的意义。然而五年生存率也意味着这是5年之前的统计数值,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5年后的现在是否发生进步暂未可知。
● 长期酗酒(酒精性肝病)人群;
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达到90%以上。这是因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比较成熟,晚期发现率较低,治疗效果较好。
癌症的治疗中要以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存质量为指标,而不是以瘤体的缩小作为唯一目标。中医治疗肿瘤是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与辨病施治,全身整体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可以改善症状、控制肿瘤,配合介入治疗及放、化疗等可以减轻其毒副作用,中医药抗复发、抗转移对于提高癌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 长期抑郁、焦虑。
1. 年龄:胰腺癌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多发于中老年人,大于40岁且有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者为高危人群。
2. 遗传:若一级亲属有胰腺癌病史,或存在胰腺癌易感基因的,患胰腺癌的几率较一般人更高,建议到医院做早期筛查,并定期筛查。
3. 吸烟:吸烟是目前公认与胰腺癌发病有确定作用的危险因素。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影响胰腺的分泌,可导致胰管上皮癌变。有资料显示,吸烟者的患病几率是非吸烟者的2~2.5倍。
4. 疾病: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突发糖尿病患者应作胰腺癌筛查已成为共识,今年9月《柳叶刀》刊发的一项超40万中国患者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FBG)≥10·0 mmol/L与胰腺癌风险增加相关。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已有证据表明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可增加发病风险。
5. 其他:与胰腺癌发病具有相关性的危险因素还有酗酒、肥胖、高脂饮食等。饮酒会直接损伤胰腺组织,长期酗酒会引发胰腺炎,炎症反复刺激会大大增高癌变率;超重、肥胖是胰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胰腺癌大半是吃出来的,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联合出版的《食物、 营养与癌症预防》一书总结了饮食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 认为高脂饮食可增加致病的危险性,多摄入蔬果可预防33%-50%的胰腺癌发病率。
[1]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2)
[2]Association between age at diabetes onset or diabetes duration and subsequent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Results from a longitudinal cohort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
DOI: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2.10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