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抗癌药及陀螺刀治疗癌症效果

2024-05-09 23:11:49
肿瘤治疗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艾迪抗癌药及陀螺刀治疗癌症效果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艾迪抗癌药,以及陀螺刀治疗癌症效果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艾迪药业:创新药持续发力,聚焦HIV领域深度布局

4月14日晚间,江苏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88488.SH,以下简称“艾迪药业”或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25,570.95万元,研发总投入7,662.43万元,较上一年度大幅增长了3,121.91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29.97%,较2020年增长14.26个百分点。公司结合新药研发大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业务的开展情况,新药研发将更加聚焦于抗HIV及人源蛋白两大领域。

聚焦抗HIV领域:深度布局逐步显现

2021年度,艾迪药业将新药研发更加聚焦于抗HIV及人源蛋白领域,努力做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药研发仍旧是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

艾迪药业将新药研发聚焦抗HIV领域,主要原因是基于公司首个抗艾滋病1类创新药艾邦德(艾诺韦林片)的成功获批,以及公司抗HIV系列在研管线的布局。据相关信息显示,艾诺韦林从启动I期临床至最终获批,历时约5年时间,远远短于其他药物的研发周期。2021年6月,艾邦德获批上市销售,当年12月即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艾邦德等国产创新药的陆续获批上市,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先进性和可及性、推动国内抗HIV治疗方案的整体提升。专业分析人士称,艾邦德上市后有望持续保持自身优势,实现老药更新换代和进口替代。

在实现新药上市的同时,艾迪药业对国家1类新药为主的抗HIV产品管线进行深度布局,在艾诺韦林片的基础上研发了复方制剂ACC008片,该药物系艾迪药业自主开发的三联单片复方抗艾滋病1类新药。2021年5月,ACC008(初治患者适应症)已提交上市申请,目前处于审评阶段;2022年3月末,完成ACC008(经治患者适应症)Ⅲ期临床试验全部762例患者入组。公司表示,ACC008片的Ⅲ期临床研究是国内首个HIV经治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Ⅲ期临床研究,该产品若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并获批上市,将有助于为国内艾滋病感染者提供一个与国际同步的新选择,满足国内大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聚焦人源蛋白领域:原有优势持续增进

艾迪药业将新药研发聚焦人源蛋白领域,主要原因是基于公司在该领域内的技术壁垒优势、资源网络优势、规模生产优势、原料品控优势,以及公司实控人在人源蛋白制剂产品领域的过往成功经验,公司可以从目前的人源蛋白粗品业务向下游成品制剂领域延伸,快速推进人源蛋白新药的研发。

在人源蛋白制剂研发方面,公司围绕抗炎和脑卒中等领域打造人源蛋白产品研发管线。该领域的在研管线包括2个1类新药(AD018、AD010)及2个2类新药(AD105、AD108)。

在人源蛋白仿制药研发方面,乌司他丁制剂仿制药:AD105(粉针仿制)已完成制剂研制,并于2018年10月向NMDA提交了注册申请并获得受理,目前正在技术审评中;AD105(水针仿制)已完成处方工艺研究,正在进行非临床研究。

商业化加速,吸纳人才激发新活力

艾迪药业作为新锐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在聚焦于HIV领域的药物研发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商业化推广。公司着重推行新药“诊疗一体化”布局,积极部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格局。2021年12月,公司与中国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覆盖全国20个省、25个地市和重点县的多家HIV定点治疗医院。抗HIV口服创新药艾邦德顺利进入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后,艾邦德的商业化推广将进入全新的阶段。据悉,目前公司正在与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开展合作,进行艾邦德真实世界研究工作,为后续开展艾诺韦林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医疗与公共卫生举措的制定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除此之外,艾迪药业也在积极寻求肿瘤药在研管线的商业化变现之路。2021年12月,艾迪药业签署了ACC006项目的License-out协议,将该项目的技术秘密以及和专利权相关的一切权益对外转让。艾迪药业表示,在坚持“创造性研发新药”的整体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将更多的资金集中于公司优势项目,有利于公司其他板块研发管线的发展以及快速推进,其产业方向更加聚焦,发展目标更加具体,战略规划更加清晰。

为了推进聚焦HIV领域的战略发展,公司积极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和高管,以增强公司的研发活力和商业化水平。在研发领域,公司引进高层次海外归国人才祁洪博士(Hong Qi)来全面推动研发进程。在商业化人才队伍方面,公司聘任国内艾滋病市场领域资深人士张静女士为高级副总裁,由其领导商业化运营工作。公司不断吸纳精英,提高人才密度,使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潜力和职业化素养,这也为公司聚焦HIV和人源蛋白领域的战略发展储备了优秀的主力军。

艾迪药业表示,未来将持续从“满足国内艾滋病治疗的迫切需求”战略出发,致力于践行“HIV诊疗一体化”的理念。在抗HIV病毒和人源蛋白领域,公司将继续深度开发新药管线,打造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积极推进抗艾滋病领域和人源蛋白领域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脑部“磁波刀”或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开辟新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实习生 李佳英 北京报道 早在2013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体部磁波刀用于子宫肌瘤治疗。近年来,脑部“磁波刀”治疗系统也正逐渐被国内接纳、认可。去年2月,该治疗系统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和以震颤为主型的帕金森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多家医院也引进该设备用于临床治疗。

据了解,脑部“磁波刀”疗法是通过超声波聚焦至靶点,能量聚集后达到一定温度使细胞变性,形成一种“治疗性的毁损”。近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创建人、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创建人李勇杰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脑部“磁波刀”具有三大优势:无创、安全和高效。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开刀、无需全身麻醉,整个治疗过程精准,消融点的大小范围控制在2至5毫米,位置偏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

不过,李勇杰也指出,虽然磁波刀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在引进的初期阶段主要集中在大型医院。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磁波刀设备昂贵,引进初期需仰赖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目前落地的医院并不太多,但仍有很多未满足的需求需要满足。

何为“磁波刀”?

1999年,“磁波刀”由INSIGHTEC(医视特)开发。

依据“磁波刀”治疗的方向和范围,常见的有体部磁波刀和脑部磁波刀两种。前者主要运用于治疗子宫肌瘤、骨转移瘤和前列腺癌。

而脑部“磁波刀”治疗又称为“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MRgFUS)”脑部治疗系统。该治疗系统期望针对大脑靶点达成一种“治疗性的毁损”。详细来讲,脑部“磁波刀”治疗将聚焦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相融合,先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精准定位至治疗靶点,然后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病灶。李勇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归纳称,整个过程,“磁波刀”主要通过“定位”和“加热损毁”两个主要步骤以达到治疗目的。

与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方式不同的是,这把手术刀由高强度聚焦超声构成,在磁共振成像的引导和监测下,可顺利穿过头骨精准定位至靶点处,然后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病灶达到治疗目的。

李勇杰作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同时又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创建人、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创建人,同时也是“细胞刀第一人”,从无到有,一手创建了中国的功能神经外科历经过无数脑部手术。

相较于传统脑部手术,李勇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脑部“磁波刀”具有三大优势:无创、安全和高效。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开刀、无需全身麻醉,整个治疗过程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精准定位治疗靶点并准确控制消融点的大小和位置,实时热反馈,持续监控靶点温度,全程无植入物、无感染风险。同时,治疗过程精准,消融点的大小范围控制在2至5毫米,位置偏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

此外,据介绍,脑部“磁波刀”治疗系统的超声技术还可以借机械振动功能暂时打开血脑屏障。一般的药物、细菌都比较难穿透血脑屏障,而该技术可以实现可逆、暂时打开血脑屏障以便治疗。

在手术后,“磁波刀”治疗的优势同样显著。采用该治疗方式的患者在术后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比例远低于传统脑部手术,术后恢复时间短。而且患者进行单次治疗即可见效,只需经历2至3小时的手术时间,便可即时改善震颤症状。

脑部“磁波刀”潜力巨大

作为一种革新性的手术治疗方式,脑部“磁波刀”治疗系统为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和以震颤为主型的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一种无需开刀的治疗选择。这种新选择也是一种“从有到无”的新尝试,从原来的开颅治疗到现在尝试不开颅即完成治疗。

李勇杰评价,脑部“磁波刀”不仅没有伤口,更重要的是安全,几乎无副作用,不会造成延迟性的放射性脑病。以往X射线、伽马射线的治疗方式也是尝试聚焦至脑内靶点进行非侵入式的治疗,但仍存在辐射风险。以曾火爆的伽马刀为例,该治疗方式产生的辐射可能造成脑病,存在长期风险。“当时治疗的时候看不出来,可能若干个月以后,甚至半年、一年以后(它)越来越差。”

目前,脑部“磁波刀”治疗系统已获得医学界认可并被运用至临床服务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多家医院已引进该设备用于临床治疗。

脑部无创治疗在临床上是一个很大的需求,因此脑部磁波刀也是医视特发展的重点方向。

截至目前,医视特脑部“磁波刀”治疗系统已通过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部门审批,在全球100多家知名医疗机构投入临床使用,为过万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实施了安全无创的脑部手术。

脑部“磁波刀”治疗系统也正逐渐被国内接纳、认可。自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后,脑部“磁波刀”在2021年10月被纳入中国《特发性震颤基层诊疗指南(2021)》。

据了解,世界范围内,帕金森病患者人数超1000万,特发性震颤患者人数近2500万,约为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的2倍多。多数患者表示,严重的“震颤”使他们无法独立生活和工作。此类病症在老年人群体中患病率更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显示,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峰值。庞大的患者群体正在等待新的诊疗方式。

除上述病症外,更多的“磁波刀”治疗系统适应症正在临床试验中,如肺癌和乳腺癌等转移瘤、颅内治疗领域的胶质瘤。在传统肿瘤治疗领域之外,阿尔茨海默症、成瘾和强迫症等精神类疾病治疗也已走入临床试验轨道。

李勇杰认为“磁波刀”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该技术可以借助超声波的物理功能以打开血脑屏障,或者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便于更多治疗药物至脑细胞。“这项技术将为肿瘤和功能性疾病患者带来潜在好处。临床研究工作也已经有很多证据,相信可能会不久进入正式临床服务。”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6 | 评论:0